人类为啥进化出了可以憋住,不随地大小便的技能呢?

排便由高级中枢控制,可以自主地选择排便地点,而且人类情感丰富,有较发达的嗅觉视觉,粪便看着恶心闻着臭,还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人类倾向于远离居所排便。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大型哺乳动物排便都倾向于远离自己的窝。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种,大脑中存储着发达的神经中枢,脊椎中存在着一些较为低级的中枢,而排便是定位于大脑皮层的较为高级的活动,食物消化过程中形成粪便,粪便不可避免地会刺激到肠壁上的神经末梢,而排便关系着接下来的饮食,因为肠道的容量再大也有个限度,而肠胃对食物的消化也是如此,不能光积攒着不拉,所以大型动物的肠胃都保持着一定的节律运动,将食物从食道一直向直肠推进,吸收部分能量,不能消化的部分则作为排泄物排出,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进食频率,以满足身体机能的需要。排便活动受神经体液调节,当生物运动的时候,倾向于减少肠胃运动增加大脑和心脏等处血流量,以满足身体组织的能量需求,而排便活动影响运动,所以会被抑制。人在运动的时候便意会变得较弱,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也有主观意识的控制。

人还是比较讲究卫生的,早期的人类没有衣服,而人类体毛不发达的身体,很容易受到一些昆虫的侵害,最初人类披上兽皮或者植物编制的衣服,不能不说没有抵挡蚊虫叮咬的目的,而人类杂食,粪便黏糊糊的,如果随便拉不擦,很容易导致那些隐蔽的地方残留的粪便等残渣不断发酵,味道不好闻,还有感染疾病的风险。人类还是恒温动物,需要不断地消耗能量维持体温,所以对食物的消耗比较快,因此具有较高的进食频率,原始时代顶多三天,必须吃食物要不然就很容易死亡,进食频率高的结果就是排便的频率也高,如果不选择地方,那很快到处都是粪便无处下脚,如果排在洞穴中积少成多,味道会非常难闻,而且有引发疾病的风险,现代仍有很多寄生虫病是因为携带病原的患者的粪便进入水体土壤等造成更广范围的传播。随着人类的演化,人类具有了高度发达的情感,粪便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综合起来会很让人反感,也影响人类的排便。

类似于人类的高等动物,肛门外括约肌由横纹肌构成,受意识支配,排便时松弛,而排便习惯则由于习惯和认识水平而不同,猫狗倾向于在远离巢穴的地方集中排便,在不熟悉的地方能憋好久,人类也类似,会远离自己的窝排便,会尽量选择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的地点排便。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1-12-30 01:14
  • 阅读 ( )
  • 分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