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广东省贰毫银币多,广西省贰毫银币少?怎么样?

我认为广东省贰毫的银币多于广西省的表面原因是:1.清末时期的广东省由于在享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一举成为铸发机制银币的发源地,2.清末时期的广西省由于当时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的缘故,它铸造机制币的时间要晚于广东,3.民国初期的广西省铸币设备来自广东,但是以贰毫为代表的银币经历了旧桂系(银毫自铸)、自治军(银毫滥铸)与新桂系(银毫委托广东代铸)三个不同而又混乱的特定历史时期后而良莠不齐。


1.清末期间的两广机制币铸造背景对比

①.广东省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众所周知,清末的广东是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其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便利度优于广西,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在1887年就成立了广东钱局,设备来自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聘用的监工是英国人爱德华.维恩(Edward Wyon)为首的4人团队(由主计长、轧片师、印花机师与质模师)组成。七三反版系列银圆是中国首批机制银币,后面陆续出现了七二反板,还有珍贵的“广东寿字壹两”也是出自广东钱局。这些优势是广东一举成为旧中国机制币的摇篮。


②.广西省滞后的经济与文化

从地理来看,广西省接近西南边陲,其外来文化的接受度差于广东,由于该省近代机制币的开铸时间要晚于广东与湖南,故其所铸之币的数量与数额也少,广西巡抚李经羲于光绪三十一年奏准朝廷后在当地建厂铸造铜元,但是次年被清廷裁撤后并入了广东钱局,至此厂未开成,币也未开铸。在此期间广西版的光绪元宝铜币只出了区区数十枚,而成为了现在的收藏紧俏品。


2.民国时期的广西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而造成其贰毫银币的稂莠不齐

民国初年,许多省份都实行了大洋本位,但是广西省自始至终实行小洋本位而成为当时唯一没有铸造过大型“圆币”的省份,它铸造的都是小型“毫角”币,其时间虽然只有十个年头,但是经历了三个不同特色的特定历史阶段而产生了五花八门的版式

①.旧桂系陆荣廷时期的银币局面(银毫自铸)

广西在此期间市面流通的银币还是以广东银毫为主,这是因为陆荣廷任广西督军后看到当地落后的造币设备后先暂时委托广东省代铸,他在1917年当上两广巡阅使后把广东造币厂的部分设备搬到了广西南宁设立了造币厂,1919年产出了首批壹仙铜币与贰毫银币,但是由于当时广东搬来的机器老旧,产出的银币质量有问题,而且生产的过程中时断时续,很不景气。1921年陆荣廷集团在孙中山发动的“援桂战争”中解体后再也没有生产过银毫,因此旧桂系的银币仅存民国八年与九年两个年号,此两种版式的外轮廓设计与英文文字风格(KWANG-SI 与KWANG-SEA)秉承了广东贰毫的特色


②.自治军时期混乱的银币局面(银毫滥铸)

“援桂战争”结束后,广西政局形成了粤军与桂军残余势力分治的局面,广西省在这个混乱的四年局面里铸发了民国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与十四年贰毫银币,它们部分特征分别如下:

  • 十一年广西贰毫风格虽然接近广东贰毫,但是缺少旧桂系与广东毫共同细微特征;
    十二年的广西贰毫制作币中的五瓣花连接不够准确,制作质量不如旧桂系的老毫;
    十三年的广西贰毫制作质量粗劣,一度受到当时商民的抵制;
    十四年的广西贰毫背面的“20”字体显得比前制品粗大;

可见当时混乱的各种铸币也妨碍了广西当地银毫的正常流通,尽管混乱,但是贰毫银币的外轮廓一直保持着广东银毫的风格。

③.新桂系执政阶段的银币局面(银毫委托广东代铸)

1925年,李宗仁、黄绍竑与白崇禧组成的新桂系统一了广西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始收缴旧式银毫作为生产原料,然后在当年的11月在省内继续开厂铸造新版嘉禾银毫一直到1927年。由于当时国际银价上涨,为了节约成本,余留下来的旧式银毫转至广东造币厂改铸成广东银毫。后任的广西省主席俞作柏再次大张旗鼓地展开广西嘉禾银毫改铸成广东银毫的工作,此时的银毫的版别是十五年与十六年两种,前者的特点是币面的两侧增添了嘉禾图案,币背的珠圈内也有嘉禾图案。后者特定是:嘉禾把根数和中间点上的“西”字。这段时候的广西境内所用的银毫都是产于广东。


结束语
总之,广西从清末就在经济与文化中落后于广东,在民国期间又不幸经历了三个不同而又混乱的特定历史阶段而产生了大量良莠不齐的银毫,但是最后使用的银毫还是依赖于广东,所以这就是为何广东贰毫银币多于广西的主要原因,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并非一家之言,谢谢阅读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