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率学的角度说,体型越大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是否越高?

如果只考虑细胞数目和DNA复制过程中出错概率是这样的,但实际并不是如此,这是一个悖论,叫做佩托悖论Peto's paradox。Peto是牛津大学的统计流行病学家,他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这一悖论。在对癌症的多级模型的概述中,Peto指出,基因细胞理论基础上,人类比老鼠更不容易受到癌症的影响:

一个人的细胞数量是老鼠的1000倍。我们的寿命通常是老鼠的30倍。将两种生物分别暴露于两种相似的癌症风险环境中,那么人类上皮细胞的癌诱导率应该远高于老鼠。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在老鼠和男性人类中,癌症可能性并没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的干细胞真的比鼠干细胞更“防癌”吗?这在生物学上是难以置信的;如果人类的DNA在试管中没有比老鼠DNA更能抵抗诱变,那么为什么我们都没有过早死于多发性癌呢?

——“流行病学和多级模型”,1977年

Peto后续认为,进化的考虑可能会导致不同物种的不同细胞的致癌率。

而后来在大象中关于癌症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想法,大象癌症死亡率不到5%,研究显示大象基因组中有更多拷贝的癌症抑制基因P53,P53基因能够高效快速的清除DNA损伤无法修复的癌变细胞,因此帮助大学更高效的抑制癌症,此外大象基因组中也有11个LIF6基因,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受损伤细胞进入细胞程序性死亡,消除恶性细胞。因此至少从基因组进化角度上讲,大象的抑癌机制是优于人类的。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34
  • 阅读 ( )
  • 分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