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满蒙联姻,母语不同,怎么交流?

若蒙古贵女嫁入清廷,不必担心,清朝王公贵族尤其皇室子弟从小就要学习蒙古语;若是清朝宗女公主远嫁蒙古,也未必会语言不通

满洲语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蒙古语的强烈影响,不过两者并不属于同语族,不能直接进行对话。满洲语在清朝也被称作“清语”,后金时期由努尔哈赤命人借蒙古字母创造,后不断改进为满洲文字。满洲语和蒙古语的关系,比较类似于德语和英语之间的关系。

虽然清朝定满洲语为“国语”,不过当时的满洲语只流行于上层贵族之间,并没有推广开来。清朝的皇族教育非常严格,而满洲语、蒙古语和汉语是必修课,所以清朝贵族皇室子弟,几乎都精通蒙古语,与来自于蒙古的女子进行沟通并没有太多障碍

而蒙古也是一样,满洲与蒙古之间关系非同一般。清朝对蒙古大肆分封,采取“分封以制其力”的策略,蒙古贵族也可以轻易进入清廷为吏,如此,蒙古贵族也会学习满洲语和汉语

最令人唏嘘的就是清朝时代,尤其中后期,满洲语和蒙古语的使用频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很多满洲大臣压根儿不会说满洲语。朝中大多都使用汉语,而来自蒙古的群体也顺应趋势,更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清朝对于满蒙联姻非常重视,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到586次,有超过400名清朝宗室女子远嫁蒙古,以乾隆朝最多,有179人出嫁漠南漠北草原。

满洲贵女也不是说出嫁就出嫁,也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而这段时间也会对待嫁的公主、格格们进行教育
。更何况,当时的满蒙联姻不过是清朝的一种策略,婚后生活状况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即便无法交流也没谁会太关心。

清朝的蒙古妃嫔众多,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顺治帝废后、孝惠章皇后等都来自于蒙古。不过到了乾隆朝,蒙古妃嫔数量骤减,乾隆帝后妃中,只有颖贵妃巴林氏、豫妃博尔济吉特氏、恂嫔霍硕特氏、慎嫔拜尔果斯氏来自蒙古。

直到清末,同治帝载淳的皇后阿鲁特氏是蒙古人,但其家族已经定居京城很久,她本人并非从蒙古远嫁而来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