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从一个孩子见到陌生人时看人的眼神和脸上的表情以及动作就知道家庭教育怎样”,是吗?

回答:

也是也不是。

影响孩子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不单单只是家庭教育。

孩子见到陌生人时,看人的眼神和脸上的表情以及动作,能反映出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存的稳固的态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勇敢,有的人胆小懦弱,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有的人诚恳,有的人奸诈,这些都是人的性格的表现形式。

家庭教育虽然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形成,不单单是家庭教育在起作用。

遗传因素在幼儿的性格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就孩子而言,有的孩子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较为急躁,易于冲动,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待人亲切主动,活泼好动,孩子的性格比较外向。

有的孩子恬静,沉着稳重,孤僻,郁闷,羞怯。这样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

幼儿的性格大致与亲人,特别是孩子的父母性格比较相似,(虽然在幼儿阶段表现得不明显,)这些都是遗传的因素所引起的。遗传因素是幼儿性格的起始因素。

幼儿性格的遗传因素是接受父辈的遗传基因自然形成的,是先天性的,是与生俱来的。

但幼儿先天形成的性格,会随着环境与教育的改变而改变。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儿童在家里生活的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爱抚、保护、教育的影响最多。因此,整个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庭各方面的因素中,家庭氛围,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父母的教养,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的性格,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比较深刻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宁静和睦的家庭关系所营造出来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成员中关系紧张,相互猜疑、争吵,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消极的影响。

尤其是夫妻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在家中感到温馨安全,就容易形成开朗、乐观、活泼的性格。

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孩子在家里就会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性格。

在宁静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与在家庭氛围紧张与冲突不断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性格差异很大。

一个生长在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多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活泼积极主动的外向型性格,

在不和谐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或人际关系较差。

家长的受教育度不同,教育观念的不同,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也是很大的。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自制力,灵活性,思维水平,意志力等都有影响,家长对孩子成才的价值观,对孩子的发展规划以及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都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

在生活上对孩子属于包办支配型的父母,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格。

这样的父母让孩子办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很多事情就是直接替孩子办。既不让孩子想,也不让孩子做。

结果孩子不但事事依赖父母,而且还养成了不独立思考,不愿意去多做事情的懒惰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娇惯宠溺。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对孩子的缺点包庇纵容,在家里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利益,让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表现得非常自私。任性而放荡不羁,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缺乏与人合作的互助精神。

有的孩子被父母管教过于严厉,凡事自己说了算,不容许孩子有争辩和不服从的表现。否则将会受到比较严厉的打骂或者严格的惩罚。

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屈从于父母的压力。好像表现得有点儿听话的样子。长大以后性格将变得比较叛逆、比较顽固,比较冷酷。个别孩子也会变得懦弱而缺乏自主意识。

有的父母对孩子保护意识过于强烈。处处事事,生怕孩子饿着,冻着、受委屈、受欺负。总是像母鸡护小鸡一样。十分认真的保护着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过于保护,容易让孩子养成胆小怕事,内向沉默,遇事被动的懦弱性格。

有的父母忽略孩子需要关爱的心理诉求,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听之任之,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漠视孩子的存在。

这样的孩子由于自小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容易形成轻生厌世的心理状态

在遗传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有的孩子表现得阳光开朗大方。

有的则狂放不羁,不懂礼貌,任性自负。

有的却自卑懦弱,不肯与人交流,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性格不同的孩子,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会从自己的眼神表情和动作、神态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孩子的性格形成,不但与遗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孩子的自我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 发表于 2022-03-21 11:51
  • 阅读 ( )
  • 分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