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18就去世的陈国公主,为何戴着黄金面具与舅舅合葬?

18岁,正是花瓣初开的季节,还未绽开容颜,就被风吹雨打去,这位18岁的陈国公主,香消玉殒后戴着黄金面具,静静地躺在土中,旁边陪着的是他的舅舅,同时也是丈夫,而北宋战马萧鸣,杨家将的鲜血染着这块同样的土地!

1、

那年春天,草长莺飞,野花自由地绽放在草原上,默默祝福他们的公主大婚。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大地,让辽、宋人的眼泪从不曾止住的艳红,如今披在了公主的嫁衣上。

那一年,公主十六岁,她是新娘!

她的笑脸如同轻绽的朝阳,美丽、甜蜜、幸福,升起在牧民的载歌载舞中,升起在萧太后欣慰的开怀中,升起在丈夫萧绍矩的目光中。

那一年,萧绍矩三十岁,他是新郎!

他是名门之后,他是手握兵权的将领,如今他又握着公主的手,带着她漫步在草原上,接受苍鹰的祝福,牧民的祈祷,大地的恭贺。

辽国,耶律为皇族,萧姓为后族。为了血脉的纯正,家族的兴盛,辽国的团结,萧、耶律便成了为政治联姻的两大氏族,亲上加亲的方式牢牢把权力永远掌握在耶律萧氏手中。

辽国没有近亲的概念,因此公主嫁给了萧绍矩,也就是她的舅舅,他们得到了族人的祝福,但却没有得到上天的恩宠。

两年后,辽国这位公主去世,走得匆匆,把年华永远留在了十八岁,笑颜一时如花,苍翠了青山,泛绿了湖柳。

萧绍矩,在最美的时刻娶了最美的公主,却又在最美的时间失去了最好的她,先她而去,那年他36岁。

他们合葬在内蒙古斯布格村西的山南坡上,听松声,观日出日落,看庄周的蝴蝶在世间飞舞。

《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泰宁军节度使检校驸马太师都尉萧绍矩即皇后之兄也。”


2、

时日悠悠,春去冬来,时间来到1986年。

施工人员在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兴修蓄水坝时,其中一铲子下去就惊醒了这个沉寂了多年的陈国公主的梦,宣告陈国公主墓正式被发现。

辽墓保存完整,无盗墓的痕迹,也许老天也被其青春早逝所感动,所以让她不受干扰在地下长睡,上面有山花明月相陪。

古墓奇珍异宝遍布,规格不下于皇陵,黄金白银,珍珠琥珀,玉器雕饰,显示着主人的身份,透露着契丹文化的气息,也传递着这个公主被宠爱的程度。

据记载,公主在族中是集万千宠爱的明珠,生前先封太平公主,再封越国公主,死后被追封为陈国公主。她并非辽国皇帝亲女,而是萧太后的亲孙女,这份荣耀足显辽国对其的重视和喜爱之情。

墓中,陈国公主头与丈夫枕金花银枕,面戴黄金面具,身着银丝纹饰葬衣,脚蹬金花银靴,在满是草原特色的壁画中沉睡。

陈国公主还戴着专属女儿家的殉品,鎏金高翅银冠在头,配有珍珠坠饰耳环和项链,腕有金镯,指头套戒,一派雍容华贵的公主装扮。

3、

黄金面具,长20.5厘米,宽17.2厘米,贴合公主脸庞,为睁眼之相,五官栩栩如生,可能仿造公主真实相貌,利用捶擛工艺制作而成。

黄金面具一来是保护公主相貌,在当时认为死后保全面貌,在转生后能够拥有同样的脸庞,是生人对亡者寄予的一种美好愿望。

另一个原因跟当时的契丹的丧葬传统有关。由于辽国同属游牧民族,多釆用树葬方式,让尸体自然风化,回归自然。而贵族会收集尸骨,再进行一次火葬仪式,这是游牧民族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一种理念。

由于尸体枯干过程中,会遭到虫鸟野兽的撕咬,所以契丹人就造出了银丝网衣保护身体,黄金面具护脸的方式,让死者能够保持尊严,免受其它动物的破坏,当然这是贵族和有钱人釆用的法子。

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辽国逐渐形成了土葬模式,这种方式显然更显得对亡者的尊重之情,也给后人有凭吊拜祭的地方,因此才有了陈国公主墓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机会。

在陈国公主墓中,陈国公主和丈夫脸罩黄金面具,身着银丝的衣服就不足奇怪了,一是身份的象征;二是保护尸身的完整;三是维持皇家的体面和尊严。舅舅也是丈夫,所以合葬在一起也是天经地义的,夫妻同穴,也算是有情有义。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45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