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汉武帝元光三年,灌夫因对田蚡出言不逊被捕,窦婴全力搭救,但因为武帝生母王太后的干预影响,灌夫仍被判族灭。之后,窦婴以手中拥有的景帝遗诏,请求武帝再次召见,然而尚书监发现窦婴手里的遗诏,并没有副本,便以“伪造遗诏之罪”弹劾窦婴,次年初,窦婴被处斩,而这件事,就是武帝继位之初著名的“窦婴矫诏事件”。

此事涉及两朝外戚,又疑云重重,因此被司马迁记载在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之中,而在窦婴死后不久,田蚡举止疯魔,不到半年就惊惧而死。

探讨这件事之前,先简述一下窦婴与田蚡。

窦婴,汉文帝时期的吴国丞相,景帝时出任太子太傅、大将军,武帝登基后成为丞相,位列三公之首,事实上,窦婴是景帝生母窦太后的堂侄,也就是说,景帝要喊窦婴一声表兄,武帝私下里也要尊其一声伯父。

窦氏家族,在文帝时代还没什么太大的实力,而景帝登基之后,窦氏一族兴起,窦婴作为当时窦太后娘家最亲近的人,也受到了格外的重用,尽管窦婴曾因反对立储梁王得罪了窦太后,但对于这个颇有才能的侄儿,窦太后还是很看重的。

田蚡,虽然是汉武帝的舅舅,但与武帝生母王太后是同母异父,武帝外祖母臧儿先后两次嫁人生子,与王仲生下了王娡,与田氏生下了田蚡,景帝时期,田蚡并没有受到器重,武帝登基后按照重用舅族的惯例,田蚡开始崛起。

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发生后,窦婴担任大将军坐诊荥阳,统制齐国与赵国的兵马,七国之乱被彻底平定后,窦婴凭功劳得以封侯,这时的窦婴位极人臣,无人可比。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与窦婴不同的是,田蚡身材矮小长相不好,看着就没什么前途,但是田蚡这个人才华横溢又善于言辞,景帝晚年栗姬母子被废之后,刘彻与其母王娡盛宠,最终王娡被封后,刘彻被立储,而作为王娡弟弟的田蚡也开始地位稳固,飞黄腾达。

田蚡崇尚儒学,又是武帝的舅舅,因此在武帝登基后成为太尉,地位不逊色于丞相窦婴。其实在窦婴做大将军的时候,田蚡只不过是个郎官,侍奉窦婴谨小慎微,可其显贵后,却开始想着排挤窦婴,只不过武帝登基之初窦太后还在,田蚡无可奈何。

窦婴主动向田蚡示好,其挚友灌夫掺和了进来。

与外戚出身的窦婴、田蚡不同,灌夫出身地方豪强,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功勋,也想要凭借这个机会结交权贵,与窦婴关系很好,同时他也想结交田蚡。

灌夫不顾自己有服在身,因田蚡的一句“吾欲与仲儒过魏其侯”,毅然陪侍,而窦婴一家也连夜准备着,可到了时候,窦婴与灌夫在家怎么都等不到田蚡到来,灌夫气不过跑去田蚡府邸看情况,田蚡说自己忘了,然后慢吞吞去赴宴,使得宴会不欢而散。

此事之后,田蚡愈发骄横,而窦婴与灌夫也愈发不满田蚡,之后田蚡向窦婴索要长安城南的田地,被窦婴所拒绝,引起了田蚡的怨恨。

元光三年,田蚡大婚,王太后要求长安诸侯、臣子全都要去参加,窦婴就劝灌夫一起去,而灌夫脾气火爆执意不肯,其实当时的窦婴是魏其侯,必须要去,而灌夫只不过是落职的将军,不去的话也并不违反王太后的懿旨,可窦婴还是硬拉着灌夫前去。

婚宴上,田蚡起身敬酒,宾客连忙避席,表示尊敬,毕竟田蚡身份尊贵权势愈盛,没人敢不给他的面子,然而窦婴敬酒时,只有少数长者避席,大多数人仅仅膝席欠身,相对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冷淡的对待。

世态炎凉,窦氏没落窦婴失势,有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窦婴心里坦然也没多说什么,可灌夫心里却非常不满,而灌夫敬酒时,田蚡不仅没有避席,连酒都只是喝了一半,灌夫心里愈发不高兴。刚巧,灌夫敬其本家兄弟灌贤的时候,灌贤在跟程不识说话,也没在意避席,这下倒是让灌夫找到了指桑骂槐的机会。

灌夫火冒三丈,指着灌贤的鼻子呵斥:你平时把程不识说的一文不值,对他不屑,现在我来敬酒,你倒是假模假样装着跟他交头接耳!虽然灌夫只是在找茬,但是灌贤与程不识自知理亏,而且辈分也没灌夫高,乖乖杵在那。

可宴会的主家田蚡,这时却移花接木火上浇油,不紧不慢道:“程不识与李广将军,一个的东宫卫尉,一个是西宫卫尉,你如今当众折辱程不识将军,将李广将军置于何地?”田蚡莫名其妙地把不相干的李广又给挂了出来。

而此时的灌夫,已经喝多了,非但没有住口,反而愈发撒泼,连带着把李广也给带上了,田蚡心中暗自高兴,他反而还担心灌夫不撒泼。

窦婴见如此情况,准备拉走灌夫,而田蚡却执意不肯松口道:“今天的婚宴是太后下诏特办,灌夫骂座是对太后的大不敬!”借着这个冠冕堂皇的由头,田蚡当即让人抓了灌夫,窦婴拉下老脸求情,却没有一点作用,不仅如此,田蚡还下令抓了灌夫的族人。

武帝主持朝议处置此事,还是没能救下灌夫。

田蚡为人骄横,平时武帝对这个舅舅就颇多不满,但是碍于王太后的影响,也没怎么样,武帝召窦婴吃饭,提出进行廷议来解决此事,既然“大不敬”的对象是王太后,那么灌夫要想免除罪责,就要获得王太后的原谅。

廷议上,灌夫的代理人窦婴,细数灌夫曾经的功劳,然而田蚡却声东击西,死咬着灌夫的家族鱼肉一方百姓,无中生有,小事化大,并称打击豪强是汉朝的大策,灌夫必须要除掉,虽然朝堂上,窦婴与田蚡闹翻,可其他人无人敢插嘴,这两方谁都不能开罪。

整体来说,当时表态的仅有三个人,汲黯支持窦婴,韩安国认为两人说的都有道理,跟没说一样,而内史郑当时立场左右摇摆,一会支持这个一会支持那个。

武帝方面,倒是更同情支持灌夫与窦婴,但窦太后在世的时候,武帝就学会了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他并不准备轻易触怒生母王太后,原本开展廷议,也是想把球踢给大臣,结果又没人敢接球,武帝心下不悦。而廷议结束后,王太后对武帝施压,认为有人故意欺负她的弟弟,不肯吃饭,武帝权衡之下只好判定灌夫满门抄斩。

窦婴搬出景帝遗诏准备救人,结果非但没成功,还把自己搭了进去。

情急之下,窦婴再次向武帝求助,窦婴的夫人苦苦哀求劝阻,认为得罪皇太后一家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可能连自己都要赔进去,可窦婴信誓旦旦,认为自己最多丢了职位爵位而已,而他的底气,来自于他手中的汉景帝遗诏。

当年景帝重视窦婴,赐给了他一道遗诏,上面写了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也就是说如果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窦婴可以与皇帝直接讨论商量。

然而,武帝让人去查证遗诏真伪,按照汉朝制度,皇帝诏谕都在尚书监存有备份,以此断定正本的真伪,可武帝派人去内府查看备份,竟然发现没有,也就是说这道遗诏不能作数,因此,窦婴被以“矫诏”之名论罪处以满门抄斩,窦婴拿出遗诏,非但没能救灌夫,连自己的全家也都被搭了进去。

窦婴是三朝元老,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制度,当然他也不可能真的去伪造遗诏,唯一的解释就是,窦婴手里的遗诏的确是景帝给的真遗诏,但至于副本,要么被毁了,要么根本不存在。

矫诏事件的真相,真正害了窦婴的凶手可能就是汉景帝。

从这件事的始末来看,如果真的有诏书的备份,而且是被人毁掉了,那么毁掉遗诏的人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太后,一个是田蚡,这两人有充足的动机这么做。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二人毁诏的可能性很低。

按照汉朝的规制,尚书监的诏书备份由专人看管,一旦诏书被毁或者丢失,那么尚书监的人就要以命相抵,就算王太后与田蚡再如何厉害,尚书监的人也绝不会允许除皇帝之外的人进入尚书监毁掉遗诏的备份,更何况,窦婴手里有遗诏的事情原本是个秘密,王太后与田蚡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如果没人毁掉遗诏的备份,而又真的找不到遗诏备份,那么还有个可能,就是根本不存在备份,当年景帝给遗诏给窦婴而故意不留备份,就是想要借此除掉窦婴。

景帝时期虽然延续无为而治,但景帝崇尚儒学,是个颇有城府心机的皇帝,也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为了给平定七国之乱找个借口,他能斩了晁错,就连屡屡立下大功的周亚夫,最终也被其处置了断。

虽然景帝也算是个好皇帝,也很有能力,但是他身子不好寿数不长,景帝晚年,朝中有威势者大多都被其处理掉,就剩个窦婴,而储君刘彻年纪还不大,窦氏一族尚且强势,至于景帝已时日无多,没什么时间对除掉窦婴了。

因此,景帝很可能怕武帝驾驭不了窦婴,故意留了一道催命符给窦婴,表面上赋予了窦婴无限权利,实际上,却是置窦婴乃至窦氏一族于死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